3月15日,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冶金工程國際標準化)首次技術交流會及“一帶一路”工作研討會在武漢召開,本次會議由中冶集團和冶金工程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主辦,中國一冶承辦。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標準創新司國際標準合作處調研員劉昕、湖北省標準化與質量研究院院長梁薇、中冶集團科技部部長金德偉、中國一冶黨委書記兼董事長宋占江、紀委書記謝大勇等領導出席會議并講話。
劉昕代表國家標準委對本次會議的成功召開表示祝賀,并對中冶集團近年來在國際標準化工作方面取得的成績予以充分肯定。她指出,當前世界各國紛紛利用技術、標準、專利等資源稟賦優勢,加快創新布局,國際標準對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日益凸顯,并已成為我國參與全球治理的重要途徑。國家標準委適時啟動建立國際標準創新基地工作,旨在發揮龍頭企業的示范和帶動作用,通過創新國際標準化研制和培育模式,打造國際標準創新成果孵化器,搭建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的平臺,以標準“走出去”助推我國產業、產品、技術和工程“走出去”。她希望中冶集團充分發揮冶金建設國家隊的優勢,通過建設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充分整合冶金建設領域企業資源,積極開展相關領域新技術的國際標準研制、增強實質性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的能力,推動我國創新技術成為國際標準,并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打造一批中國標準海外應用的示范工程,帶動我國標準的海外推廣應用。
梁薇對湖北省近年來推進標準化工作情況做了簡要介紹。她指出,近年來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標準化工作,頒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并成立了標準化工作領導小組,統一謀劃全省標準化工作。下一步,湖北省將加大對省內標準研制的支持力度,鼓勵和引導湖北省企業參與國家、國際標準制修訂工作,積極搶占標準制高點。
金德偉對中國一冶精心組織籌備此次會議表示感謝。他強調,標準化已成為當前國際市場競爭的主要形式,能否掌握標準制定的主導權直接關系到企業能否在相關市場領域居于領先和優勢地位。近年來,中冶集團以創建國家第一批國際標準化創新基地為契機,著力加強對國際標準化工作的戰略規劃和總體布局,制定年度工作任務和具體目標,集團國際標準化工作整體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已累計發布國際標準45項,承擔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和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內技術對口單位3個,并榮獲IEC1906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多項重量級獎項。
宋占江代表承辦方中國一冶致辭。他指出,標準是市場競爭的制高點。近年來,在中冶集團的積極指導和大力支持下,中國一冶在技術創新和標準化工作方面取得顯著進步,主編和參編了數十項國際、國家及行業標準,并首次參與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質量基礎的共性技術研究與應用”重點專項“建筑材料及材料領域重要國際標準研究”課題。今后,中國一冶將按照集團的相關工作要求,進一步推動爐窯工程與耐火材料領域的標準化工作,加快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標準化體系,為中冶集團爭做世界第一冶金建設國家隊作出新的貢獻。
來自中冶武建院、西安電爐所、中冶恩菲、中冶建研院、冶金工業信息標準研究院、南京大學宜興環保研究院等單位的專家分別介紹了各自單位開展國際標準化工作的相關情況,并與參會代表進行了深入交流。會前還給部分與會專家頒發了創新基地專家委員會專家聘書。會后與會代表一同參觀了中國一冶承建的武青提(鐵機路-五豐閘)堤防江灘綜合整治園林景觀工程。中冶集團所屬26家有科技活動的子公司、創新基地第一批6家專業技術領域標準研究院及創新基地部分共建單位代表參加了會議。